第20章 探望父亲、拜访爷爷(五、警察小姨的工作是打击女权)

“女……女权主义者?那是什么?可否给我讲一讲呢?”我第一听说这个名词,纠缠着小姨给我讲故事。

“唉。其实我也不太懂,培训的时候,教官讲过。”小姨对我讲述到。

这些年以来,华夏国内兴起了一群网络暴民,特别是“极端女权主义者”,她们出言不逊,妄自尊大,对一些获得“共和国勋章”的女性烈士,发表不良言论,说她们每天辛苦奋斗,积劳成疾,结果是自讨苦吃。

唉,在当今的中国网络舆论环境下,“女权”二字已经基本和“神经病”“公主病”等负面词汇划等号。

但要警醒的是,现今互联网上盛行的各种女权组织与女权活动,基本都是打着“女权”旗号的消费主义宣传,典型的就是什么——“不送包包,就是不爱你”和分化无产阶级男女和谐的神秘群体。

在华夏,比起像宗教传教士的“西式女权”,我更倾向称真正的女权主义者为“妇女解放运动斗士”,她们是真正为争取妇女权利解放的一群人,特别是那些为传统文化“三从四德、多生优育”努力宣传、亲力亲为、努力践行的女性志愿者,是我们社会当下最稀缺、最应当提倡的。

但活跃在微博上的那些“田园女权”、“女性特权”甚至更为极端激进的乱七八糟的魔怔女权派别,那些本质上都是伪装成女权的邪恶群体。

嘴上都是女权主义,背后全是赚钱生意。

她们最擅长的,就是向低教育女性群体灌输大量消费主义、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观念,号召女性独立、脱离劳动、提倡奢侈消费、超前消费,甚至要对男性复仇,还提倡什么“我的子宫我做主”、“男人的鸡巴是肮脏下贱的器官”、“对一切性交说不”、“性冷淡就是女性的权利”,提倡“不婚不育”,拒绝一切性行为、拒绝生育,这与当今“低生育率危机”的华夏现状,是格格不入的;而那些女权派的意见领袖,却通过一些社会活动而赚的盆满钵满。

她们的每一次看似毫无逻辑与道理的发言,都是为自己增加流量的一种手段。

后续内容已被隐藏,需要VIP会员才能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