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章 英杰会开幕

“这丹药不错,一看便知是上品,这次你找的人炼丹水平挺高的。”

江浅梦凝视着手中的丹药,眼中闪过一丝对管事的欣赏之色。

“你就和她们继续维持好关系,白帝楼一定会对你重赏的。”

她语气温和地说道,目光从丹药移向管事那张因紧张而略显僵硬的面庞。

这番话既肯定了管事的慧眼识珠,又巧妙地传达了希望继续合作的深意。

管事闻言,紧绷的肩膀顿时松弛下来,脸上浮现出如释重负的神情。

少楼主的这番话无疑是对他工作的最大认可,他恭敬地向江浅梦行了一礼,眼中满是感激。

江浅梦微微颔首,这一席话不仅安抚了管事的担忧,更为自己日后的布局埋下了关键伏笔。

她相信,凭借这位管事对白帝楼的忠心,他必定会将那对古神教修士的一举一动都暗中留意,不会放过任何可疑之处。

这样一来,自己既能专心准备即将到来的英杰会,同时又不会错过任何重要的信息。

她最后环视一圈灵药堂内熙熙攘攘的人群,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,随后转身离去,身影很快消失在人群之中。

……

……

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,武陵城迎来了它最为热闹的时刻。

五年一度的英杰会终于在万众瞩目之下拉开帷幕,整座城池都沉浸在欢腾与躁动之中。

街巷间人潮涌动,茶楼酒肆里议论纷纷,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股热烈氛围。

在武陵城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交界之处,一片气势恢宏的广场映入眼帘。

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巨大的擂台,这便是武陵城中的升仙台了。

作为新近崛起的强大势力,白帝楼深谙笼络人心之道。

借着这场英杰会,不仅能广揽天下俊杰,还能借机与五大派构筑更深的联系,可谓一举两得。

而对于江浅梦而言,这场盛会与她前世游戏中的景象早已不可同日而语。

灵寰星浩瀚无垠,单是宁州一地便有数百万修士,其中凡是年不过四十且仍处炼气境的修士,皆有资格参与此次比试。

如此庞大的修士数量,让整个比试的规模远超她的想象。

而更令人瞩目的是,五年前天星城林家大公子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群雄,技惊四座。

林家大公子惊才绝艳的表现不仅为英杰会增添了无数传奇色彩,更让各方修士趋之若鹜,纷纷视这场盛会为扬名立万的最佳舞台。

正是看准了这股热潮,初任少楼主的江浅梦果断提议大幅扩充赛事规模,随后在倪振东的推动下,全新的赛制得以确立。

整个比试分为四个层次:选拔赛、入围赛、排位赛和最终的淘汰赛。

这样的改革既保证了比试的公平性,又大大提升了观赏性,可以说是她将前世经验融会贯通的绝佳体现。

第一轮选拔赛并不在武陵城内进行,而是由宁州六道七十二郡分别举办。

这样遍及整个宁州的海选能得以顺利展开,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逸风城宁王府的鼎力支持。

而明眼人自然清楚,宁王背后真正的靠山,正是九州正道魁首玄道宗。

白帝凭借自身强横的实力,助力玄道宗稳固其在九州正道中的地位,而玄道宗则以此为契机,扶持白帝楼的势力扩张。

双方互惠互利,彼此成就,使得这次英杰会不仅是一场年轻修士的比拼,更成为各方势力暗中角力的舞台。

按照既定规则,每个郡城的选拔赛将决出一位最为杰出的胜者,这些优胜者将直接晋级至第三轮排位赛。

而与此同时,各大宗门也有权在自己势力范围内,每郡推荐两名实力非凡的散修参赛。

这看似简单的赛制安排实则暗藏诸多博弈,隐隐间维持着宁州内部各方势力的微妙平衡。

有趣的是,玄道宗此次一反常态,几乎未让门下弟子参与比试,反倒将这些宝贵的名额让渡给了辖区内的散修。

而与此同时,其他各大宗门则依循往昔惯例,纷纷推举门下年轻英杰参战。

以星河剑派为例,其势力范围横跨宁州西北道十二郡中的十一郡,此外还分别与公孙家、百里家共同管辖西北道的云汐郡与西南道的广陵郡。

由此一来,星河剑派便掌握了整整二十四个参赛名额,而江浅梦正是其中一个名额的获得者。

至于那些既未能在选拔赛中脱颖而出,又未获得大势力青睐的散修们。

他们唯一的机会就是前往武陵城升仙台,报名参加第一轮的入围赛。

此时的升仙台前,已是人头攒动,各路怀揣梦想的修士汇聚于此,使得这处巨大的广场愈发显得庄严肃穆。

入围赛采用了一种精妙的匹配机制,即两两修士随机对决,胜者继续迎战同等胜场的对手,如此循环递进。

这一规则不仅确保了比试的公平性,更能筛选出真正的天骄之辈。

每场战斗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弦,因胜者名额往往要到最后一刻方能确定。

最终,二百九十六位实力超群的修士将从这场残酷的较量中突围而出。

若是胜场相同的修士人数超出晋级名额,该赛制亦设有独特的取舍标准。

那便是即以战斗总时长为衡量尺度,用时更短者优先晋级。

这一规则曾引发不小争议,然而细究其中玄妙,却能发现这正是对修士战斗效率的最好检验。

因此,这项规则不仅考验了修士的战斗能力,也有效遏制了拖延战术,使得整个大比更加高效紧凑。

与此同时,来自七十二郡的精英修士,每郡三人,共计二百一十六人,他们已在前期选拔中脱颖而出,直接晋级排位赛。

如此一来,第二轮排位赛的总人数便锁定在五百一十二人。

第二轮排位赛的规则延续入围赛的模式,由于参赛人数已然固定,每位修士都将迎来九轮激烈对决。

最终会根据胜场总数决定最后的排名,而九场战斗的总时长将成为左右最终排名的关键因素。

最终,一百二十八位佼佼者脱颖而出,踏入最后的淘汰赛。

对他们而言,能够走到这一步,已足以证明自身的非凡实力。

而作为奖励,白帝楼也向这些天赋卓越的修士敞开了外阁的大门。

无论他们是出身世家或者散修,抑或宗门弟子,皆可选择加入这个新兴势力。

他们会获得一枚白帝楼外阁弟子的令牌,凭此令牌便可以进出白帝楼接取宗门任务,并享受用灵石兑换功法神通典籍以及剑系炼器材料的福利。

然而,对于大宗门的弟子而言,即便他们决定加入白帝楼,仍需遵守一定的限制。

最关键的一点,便是他们在突破筑基期后,无法像散修那般进入白帝楼的内阁。

这项规矩使得白帝楼能在广纳人才的同时,维持自身作为宗门的独立性。

对于白帝楼而言,这五年一度的英杰会,早已不单单是一场修士间的较量,更是一项笼络人心的妙策。

按照目前的赛制,每届英杰会都能为白帝楼输送上百名潜力修士。

这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,同样是白帝楼能够在宁州修真界迅速崛起的关键所在。

通过这一方式,他们不仅吸纳了众多怀才不遇的散修,更巧妙地在五大派间构建起微妙的联系,逐步在宁州立稳根基。

淘汰赛的分组编排亦颇具匠心,一百二十八位参赛者将根据排位赛的成绩分配到不同的位置。

这样的安排,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实力相近者在前期过早遭遇。

例如,排位赛排名第一与第二的修士,会被分别安置于两边不同的半区,唯有双方一路披荆斩棘,才能在最终的巅峰之战中交锋。

最终夺魁的修士可以获得三枚筑基丹的奖励,亚军可以获得两枚,另外两位进入四强的修士也可以获得一枚筑基丹。

这一赛制的设计,使得赛事越往后,观赏性越发激烈,也确保了真正的天才能在最关键的舞台上一展锋芒。

这种分组与晋级模式,其设计思路乃是江浅梦从前世蓝星的竞技赛事中汲取的灵感。

她将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成熟经验,巧妙地移植到了修真界的选拔体系中。

这使得英杰会的选拔机制发生了质的飞跃,相较于过去粗糙而混乱的比试方式,如今的赛制更加科学,也更加公平。

在热闹非凡的气氛中,第一轮入围赛终于拉开帷幕。

原本平静的武陵城升仙台此刻已化作修真界的焦点,四面八方的灵气随着阵法的启动而汇聚,在空中形成了壮观的灵光异象。

巨大的升仙台擂台上,一道复杂而精妙的阵法缓缓升起,闪烁着七彩灵光的法阵将整个擂台分割成了数百块独立区域。

每一块区域都被一层半透明的灵力屏障所包围,使得观众能够清晰地观看内部两人的战斗,同时又能有效隔绝战斗余波。

这种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特殊法阵,最初是由天机阁专门为每百年一次的天机大比研发的。

其核心原理,在于能够完美复制修士当前的状态在幻阵中进行切磋。

使得参与者可以毫无顾忌地施展全力,而不必担心因此而受伤或损耗元气。

因此,这一设计极大地提高了战斗的观赏性和激烈程度。

自从英杰会开设以来,白帝凭借在中州天机阁的人脉,成功地将这套阵法引入武陵城升仙台。

此举不仅彰显了白帝楼的财力与影响力,更是大幅提升了英杰会的规格与吸引力。

经过专门改良的英杰会版阵法,同样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。

首先便是允许修士使用装备参赛,参赛修士可以使用三阶及以下的武器和防具类法器,以及四阶及以下的饰品类法宝,同时还允许使用三阶及以下的战斗类丹药。

这些规则的设定看似有失公平,但实际上却暗含深意。

虽然英杰会表面上是为了招揽有天赋的散修加入白帝楼,但白帝楼毕竟还是刚刚崛起不久的新兴势力。

因此白帝楼仍然迫切需要与宁州本地各大宗门和世家搞好关系,建立稳固的关系网络。

而对于练气修士来说,其最高只能正常使用三阶法器级别的武器和防具。

四阶法宝级别的武器防具因练气修士灵力不足,根本无法发挥应有威力。

这便是为何即便是出身显赫的大宗门内门弟子和四大世家子弟,在练气期时也不会选择配备法宝的根本原因——不是买不起,而是用不了。

丹药亦是如此,三阶及以下的丹药才能被练气期修士体内经脉安全容纳。

更高阶的丹药药力太过猛烈,会使得经脉受损,这实在是得不偿失。

因此,英杰会的规则看似严苛,实则是为参赛选手量身定制的最大限度。

表面上为了比赛规则公平,主办方对外物品阶保留了限制,背后的真相却是这些限制本就是练气修士的天然屏障,无法逾越。

然而这一看似公平的规则,实则为大势力子弟敞开了方便之门。

修真界向来是实力为尊,资源的差距在英杰会比赛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
对于普通散修而言,能拥有一件二阶符器已是梦寐以求的奢侈品,往往需倾尽多年积蓄才能换得,更遑论三阶的法器了。

相比之下,出身世家宗门的年轻修士们,却能轻易从宗门或者家族中获得精良的装备。

甚至不乏有人专门为参加英杰会而准备一整套三阶法器与丹药,这使得他们在起跑线上便已领先一大截。

这种差距虽然不公,却是修真界的常态。

第一轮比赛很快落下帷幕,战况却波澜不惊,仿佛一潭死水,毫无激荡。

整整数日竟无一场堪称惊艳的对决,让不少特意前来观战的修士感到些许失望。

那些战斗不是乏善可陈,便是过于草率。

有些对决甚至不到三个回合便已结束,两方很快便匆匆离场,全无逗留之意。

偶有战斗持续时间稍长的对局,往往也是因双方实力太过接近,却又都不够出色,导致陷入了长时间的缠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