莲城的暑气终于被九月的风吹散了些许,槐树的叶子依旧浓绿,却不再蔫头耷脑,在清晨的阳光下抖擞着精神。
莲城大学像一头从漫长夏日午睡中彻底醒来的巨兽,充满了喧嚣与活力。
空气里不再是灰尘和腐朽的气息,而是混合著油墨书香、食堂烟火、青草汁液,以及无数年轻躯体蒸腾出的、名为“未来”的躁动气息。
姜娜站在南区三栋门口,肩上不再扛着那个沉重的大麻袋,但那份初来时的局促感,并未消散。
她看着身边川流不息的人群,穿着各异,步履匆匆,脸上带着兴奋、好奇或一丝迷茫。
这一切对她而言,都像翻开了一本巨大而陌生的书。
302室的生活,也在这股新鲜的风中,悄然运转起来。
最像鱼入水中的,是方艺璇。
她像一颗不知疲倦的小行星,在宿舍、教学楼和各种社团、学生组织的招新点之间高速运转。
她加入了学生会外联部,竞选了新生晚会的主持人,还报名了街舞社。
每天回到宿舍,她总是带着一身蓬勃的热气,叽叽喳喳地分享着当天的见闻:
“哇!今天去拉赞助,那家咖啡厅的老板人超好,答应给我们新生舞会提供饮品!”
“街舞社训练累死了!不过学姐好酷,教的动作超带感!”
“你们猜我今天在食堂碰到谁了?就是那个传说中经管院的院草!真人比照片还帅一点诶!”
她说话时眼睛亮晶晶的,笑容永远像初夏清晨的阳光,明朗又充满感染力。
她的书桌上,除了那些精致的收纳盒,很快堆满了社团宣传单、活动策划书和印着她名字的临时工作证。
她像一团温暖的、永不停歇的火焰,照亮了宿舍的角落,也把外面的世界源源不断地带进来。
姜娜看着她,心里除了羡慕,还有一种踏实感——有这样一个活泼开朗的室友在身边,似乎连这陌生的大环境都显得不那么令人畏惧了。
苏小雨是姜娜在汹涌浪潮中抓住的浮木。
同乡的情谊在异乡格外珍贵。
两人常常一起去上课,一起去食堂打最便宜的套餐,晚上熄灯前,也会在各自的床铺上低声聊会儿天。
苏小雨话不多,性子温婉,带着点书卷气的羞涩。
但当她聊起家乡,聊起高中,特别是聊起那个留在清源上大学的男友时,眼睛会亮得出奇,声音也轻柔得像月光下的溪流。
“他…他其实学习比我好,真的。”苏小雨的声音在黑暗中带着一丝甜蜜的叹息,“只是高考那几天他发烧了,发挥失常…我反而是超常发挥了,没想到能考来这里。”她的语气里有庆幸,但更多的是化不开的思念和一丝隐隐的歉疚。
“我们说好了,研究生一定要考在一起。就是…就是现在只能靠打视频和发信息了。”姜娜能听出她声音里藏着的失落,还有对未来那份小心翼翼的期盼。异地恋的酸涩,像一颗青橄榄,混在苏小雨平淡的讲述里。姜娜不善言辞,只能笨拙地安慰几句,心里却为这个温婉的同乡感到一丝心疼。
而凌汐,依旧是302室里那个最特别的存在。
她像一座沉静的冰山,无论外界如何喧嚣,似乎都难以撼动她分毫。
她几乎不参加任何社团活动,对学生会、晚会之类也毫无兴趣。
大部分时间,她不是在教室上课,就是在图书馆那个固定的靠窗位置看书,或者是在空无一人的实验室里做实验。
然而,正是这份低调到近乎隐形的沉静,却让她在短短几周内,成为了莲城大学无人不知的焦点。她的存在本身,就是无法忽视的磁场。
姜娜第一次意识到这点,是在学校的论坛“青莲池”里。
她是为了查找一份勤工俭学的信息点进去的,却被一个飘红的帖子标题牢牢抓住了眼球——《理性探讨:物理系那位新生,是建模脸成精还是仙女下凡?[多图预警]》。
主楼赫然是几张凌汐的照片:图书馆窗边凝神的侧影,阳光勾勒出完美的下颌线;梧桐道上行走的背影,长腿比例逆天;甚至有一张模糊的课堂抓拍,她微微蹙眉思考的样子。
跟帖早已翻了十几页,充斥着惊叹、赞美和各种不着边际的YY:
“1L:卧槽!这真的是人类能长出来的脸?这气质绝了!”
“15L:楼上 1!这腿!这腰!这比例!女娲炫技之作!求问仙女平时喝露水还是吸日月精华?”
“32L:肤浅!关键人家脑子才是大杀器!据说高考成绩是物理系断层第一!颜值智商双核爆!”
“57L:重点来了!经管院那位江屿公子(懂的都懂),据可靠线报,已经托了三个人打听仙女课表了!行动力Max!”
“89L:楼上消息滞后了!篮球队新晋门面周扬,昨天训练完汗都没擦干就”顺路“溜达到物理楼门口徘徊了十分钟!校草这眼神,啧啧,拉丝了!”
“125L:捕捉细节!楼上那张图书馆侧影!她看的书是《量子场论导论》英文原版!我跪了!这年头美貌与智慧真的可以并存吗?”
“150L:开个脑洞楼!冰山学神×阳光校草,冷美人×霸总继承人,哪对更好嗑?速来入股!”
“189L:人间清醒:楼上醒醒!看仙女那生人勿近的气场,感觉情爱只会影响她拔剑(搞科研)的速度… 不过YY无罪!我先嗑为敬!”
姜娜一条条刷下来,手指在冰凉的手机屏幕上滑动,心里五味杂陈。
那些露骨的赞美、热烈的讨论、甚至带着占有欲的“八卦”,像一场围绕凌汐展开的、与她本人无关的盛大狂欢。
她偷偷抬眼看向斜对面的凌汐——她正戴着耳机,专注地看着手中的书,侧脸线条在台灯下显得愈发清冷。
仿佛论坛里那个被万众瞩目、被肆意谈论的焦点人物,与她毫无关系。
这种巨大的反差,让姜娜感到一种莫名的荒谬和距离感。
凌汐的世界,遥远得像另一个星系。
方艺璇显然也关注着论坛的热闹。
她有时会指着手机屏幕,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凌汐说:“汐汐你看,你又上热帖了!论坛都快成你的粉丝后援会了!那个江屿和周扬,听说都挺优秀的哦?”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和…或许是羡慕?
凌汐通常只是从书页上抬起眼,淡淡地扫一眼屏幕,眸子里没有任何波澜,然后便重新沉浸回自己的世界。
她的冷淡像一道无形的屏障,精准地隔绝了所有外界的窥探和喧嚣。
姜娜注意到,这种冷淡似乎只针对那些带着明显目的性的接近,尤其是异性。
在宿舍里,虽然话少,但她对室友的基本需求会平静回应,也从未流露过厌烦。
日子就在这种各自忙碌又彼此交织的状态中滑过。
方艺璇依旧热情似火地投入她的社团海洋,带回各种新鲜事和小道消息;苏小雨会在和男友通完电话后,带着甜蜜又略带忧郁的神情和姜娜分享几句;凌汐则维持着她规律而疏离的节奏,像一颗按既定轨道运行的恒星,散发着恒定而清冷的光芒,却不可避免地成为所有行星围绕的中心。
宿舍里四个女孩,在磕磕绊绊的日常中,慢慢熟络了起来。
一起分享过方艺璇带回的零食,一起吐槽过食堂难吃的菜,一起在临考前熬夜复习(尽管凌汐的效率高得让其他人绝望)。
一种微妙的、基于空间共享的“室友情谊”在悄然滋生。
只是姜娜心里清楚,这熟络的表层之下,是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和无法逾越的鸿沟。
她看着方艺璇的热闹,听着苏小雨的思念,仰望凌汐的清冷,然后默默地把从家里带来的最后一点腌菜小心地收进储物柜最深处,盘算着明天去哪里找一份合适的兼职。
莲城大学的新鲜空气里,混合著梦想、荷尔蒙、汗水和属于姜娜自己的、沉甸甸的现实。
大学生活这幅巨大的画卷,才刚刚在她面前展开一角,色彩浓烈,却也暗影丛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