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学半个月,校园依旧喧嚣,但那份最初的新鲜和躁动,在姜娜心里,渐渐沉淀成一种更为复杂、更为沉重的质感。
大学这幅画卷在她面前展开,色彩斑斓,但对她而言,许多区域都蒙着一层灰蒙蒙的、名为现实的薄纱。
姜娜的世界,与方艺璇的热闹、苏小雨的温婉思念、甚至凌汐那遥不可及的光芒,都隔着一条深深的沟壑。
这沟壑的源头,是她肩上那个无形的、却比入学时扛的麻袋更沉重的东西——贫穷。
她来自清源县最偏远的下河村,家里几亩薄田,父母常年佝偻着腰在地里刨食,供她读书已是倾尽全力。
她是靠着一股死学的狠劲,熬干了无数个油灯下的夜晚,才堪堪擦着分数线挤进了莲城大学这座象牙塔。
录取通知书带来的狂喜,很快就被高昂的学费、住宿费和生活费冲得七零八落。
家里东拼西凑,也只够勉强交上第一年的费用。
她知道,接下来的路,只能靠自己。
她那部杂牌国产智能手机,屏幕小得可怜,运行起来像老牛拉车,时常卡顿,拍照更是模糊一片。
这是她与这个信息奔涌的时代唯一的、脆弱的脐带。
她用它与家里报平安,字斟句酌,生怕多花一毛钱话费;用它搜索兼职信息,手指在小小的屏幕上笨拙地滑动。
当舍友拿出最新款的、屏幕如镜面般光滑流畅的手机,轻松地刷着短视频、分享自拍时,姜娜总是下意识地将自己那粗糙的塑料外壳手机塞进口袋深处,仿佛那廉价感会灼伤旁人的目光,更灼伤她敏感的自尊。
宿舍的夜晚,是姜娜最难熬的时光。黑暗并未带来安宁,反而放大了她的局促。方艺璇的声音像跳跃的火焰,照亮着姜娜完全陌生的领域:
“我的天!XXX男团这次回归的编舞杀疯了!那个C位的眼神!!”
“小雨快看!我种草的那个YSL小金条口红到货了!这个色号绝美,就是贵到肉痛!”
“汐汐,你用的那个精华是海蓝之谜吗?感觉效果超好!”
韩团明星的名字、奢侈化妆品的品牌、动辄四五位数的价格标签……这些词汇像一颗颗冰冷的石子,投入姜娜寂静的心湖,激起一圈圈无知和匮乏的涟漪。
她僵直地躺在床上,黑暗中睁大眼睛,手指紧紧攥着被角。
她插不进一句话。
那些光鲜亮丽的世界,离她太遥远了。
她甚至不知道方艺璇口中的男团成员长什么样,不知道“气垫”是什么东西,更无法想象花掉父母几个月收入去买一个巴掌大的化妆品盒子。
偶尔,苏小雨会轻声回应几句关于偶像剧的看法,或者带着羞涩分享一点男友发来的有趣消息。
凌汐则极少参与这类话题,通常只是淡淡地回一句“还好”或者“没关注”,便归于沉寂。
但这片寂静,在姜娜听来,与凌汐本身那种清冷的安静截然不同。
凌汐的安静是自带的屏障,是无需融入的从容;而她的安静,是淹没在陌生浪潮里的窒息,是找不到自己位置的茫然。
“娜娜,你呢?你平时喜欢听谁的歌?追什么剧吗?”有一次,方艺璇大概是察觉到她的沉默,好心地将话题抛向她。
那一瞬间,姜娜感觉心脏猛地一缩,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了。
黑暗中,她的脸颊瞬间变得滚烫。
她该说什么?
说她唯一的娱乐是高中时用破旧的MP3反复听的几首老歌?
说她家里那台老旧的电视机信号时好时坏,根本追不了新剧?
说她连视频网站的会员都舍不得开?
“我…我听得比较杂,也…也没什么特别追的剧。”她的声音干涩,带着明显的迟疑和窘迫,在黑暗中微弱得几乎听不清。
说完,她就恨不得把脸埋进被子里。
她能感觉到黑暗中几道目光(也许是错觉)落在了她这边,那目光让她如芒在背。
“哦哦,这样啊。”方艺璇的声音依旧热情,似乎没察觉什么,“那下次我给你推荐几个超好听的团!”话题很快又被她带向了新的潮流前线。
姜娜却再也无法平静。
方艺璇是好意的,她知道。
但这种“好意”,像一面镜子,更清晰地照出了她的匮乏和不同。
自卑感在黑暗中疯狂滋长,勒得她喘不过气。
方艺璇和苏小雨分享零食时,她总是犹豫着要不要接。接了,怕欠人情,怕显得贪小便宜;不接,又怕显得不合群,不识好歹。
方艺璇兴致勃勃地谈论新买的衣服或化妆品,展示着精致的包装时,姜娜会下意识地低头看看自己洗得发白的衣角,或者把那双边缘磨损的运动鞋往椅子底下缩。
有一次在食堂,她正吃着最便宜的素菜套餐,苏小雨端着餐盘坐过来,盘子里有她喜欢的糖醋小排。
苏小雨很自然地夹了一块放到姜娜碗里:“尝尝这个,今天做得不错!”姜娜看着那块油亮诱人的排骨,心里却涌起一阵强烈的难堪。
她觉得自己像个需要施舍的乞丐。
她低声道谢,默默地把排骨吃了,心里却像堵了块石头。
她宁愿苏小雨不要这样“照顾”她。
她不能再这样下去了。
她需要一扇窗,一扇能让她窥见、甚至触摸到那个被热烈谈论的世界的窗。
不是为了虚荣,是为了不再像个哑巴和聋子,为了能在宿舍的夜聊里,至少能听懂她们在说什么,为了能小心翼翼地、不那么突兀地存在于对话的边缘。
这个念头像野草一样在她心里疯长。
然后,她想到了互联网——那个在论坛帖子、在室友手机屏幕上飞速流转的、包罗万象的世界。
她的手机太卡,流量太贵,根本无法支撑她畅游其中。
但,有一个地方可以:网吧。
在校园论坛的兼职板块,她像淘金者一样仔细搜寻。
终于,一条信息吸引了她的目光:“”蓝极速“网吧招聘收银兼网管,待遇面议,要求认真负责。”
面试的过程比她想象中顺利。
网吧老板是个微胖的中年男人,叼着烟,看了看她朴素的衣着和略显紧张但认真的神情,没多问什么,只交代了工作内容:登记身份证、充值、处理简单故障、保持卫生,最重要的是“眼睛放亮点,别让人闹事”。
当老板说出那个比食堂帮工高出不少的时薪时,姜娜几乎要立刻点头答应下来。
于是,姜娜的生活里,又多了一个坐标:“蓝极速”网吧。
这里的世界嘈杂而混乱。
键盘鼠标的噼啪声此起彼伏,游戏里的厮杀呐喊不绝于耳,空气里混合著烟味、汗味和泡面的味道。
姜娜坐在吧台后面,努力适应着这喧嚣的环境。
她认真登记着每一个上机者的身份证,小心地操作着收银系统,偶尔帮客人解决一下“耳机没声音”或者“电脑卡住了”的小问题。
但她的心,早已飞向了那些亮着的屏幕。
在确认老板不会时刻盯着监控、客人也大多沉浸在自己世界里时,她开始利用短暂的、没有客人打扰的间隙,小心翼翼地移动鼠标,点开浏览器。
她的目标明确而“功利”:搜索方艺璇昨晚提到的那个男团名字。
当浏览器跳转,无数张光鲜亮丽的照片、一段段节奏强烈的MV片段瞬间涌入她的眼帘。
她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那个“C位”的眼神,听到了那首“杀疯了”的歌曲。
她又搜索了“YSL小金条口红”,屏幕上跳出各种色号的试色图,那些名字拗口的色号(豆沙红?烂番茄?)和令人咋舌的价格标签,让她既感到新奇又有些眩晕。
她甚至笨拙地搜索了几个最近热播的偶像剧名字,记下主要演员和剧情梗概。
信息像潮水般涌来。
姜娜如饥似渴地吸收着,像一块干涸的海绵。
她在吧台抽屉里找到一张废纸,在背面空白处,用吧台的圆珠笔,笨拙地记下那些拗口的明星名字、化妆品品牌、剧名和角色名。
这些符号,对她而言,不再是天书,而是通往那个热闹世界的密码。
虽然网吧的键盘油腻,屏幕闪烁,空气污浊,但此刻,这台电脑在她眼中,仿佛连接着另一个宇宙的接口,让她暂时摆脱了现实的泥沼,触摸到了一丝虚幻的潮流脉搏。
然而,信息爆炸带来的并非全是慰藉。
当她看到那些明星代言的天价商品,看到剧中人物光鲜亮丽的生活场景,再对比自己身上洗得发白的旧衣和眼前这油腻的吧台,一种更深的割裂感油然而生。
她知道了“小金条”很美,但也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永远买不起;她知道了那个男团很火,但他们的世界离她依然有银河那么远。
这份知道,在带来短暂融入感的同时,也像一把双刃剑,更深地刺向她敏感的自卑——她知道了差距有多大,知道了自己即使踮起脚尖,也只能勉强窥见那个世界的冰山一角,而无法真正融入。
宿舍的夜聊依然继续。
当方艺璇再次兴奋地提起那个男团的新舞台时,姜娜的心跳微微加速。
她鼓足了勇气,在黑暗中,用尽量平稳的声音小声说:“那个…C位,是不是叫XXX?他…他那个眼神确实挺抓人的。” 声音不大,却清晰地打破了长久以来她在夜聊中的沉默。
方艺璇的声音明显顿了一下,随即爆发出更大的热情:“哇!娜娜!你也关注他们啦?!对对对,就是他!你也觉得那个眼神绝了是不是?我跟你说,他……”
姜娜的心提到了嗓子眼,手心微微出汗。
她成功了!
她终于说出了一个正确的名字,参与进了话题!
然而,方艺璇接下来的滔滔不绝,关于这个成员的综艺表现、那个成员的私下爆料、粉丝圈的各种术语……再次让姜娜陷入了茫然。
她刚刚记住的名字和舞台,只是这个庞大冰山浮出水面的微小一角,水面之下,是更深更广、她依旧无法企及的海洋。
那份刚刚升起的、微弱的融入感,瞬间又被更深的无力感取代。
她像刚学会几个单词就试图阅读一本厚厚的外文书,举步维艰。